|
|
『民间习俗』福州民俗风情 |
收录站点:http://www.www.114ccb.com
上传时间:2010-07-21 上传者:sozosand |
内容概要:『民间习俗』福州民俗风情 |
标签: 民间、习俗、民俗、风情 |
新春佳节:是境内最大的传统节日。通常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“祭灶”开始,节日气氛渐浓,至“除夕”大团圆之夜进入高潮,正月初一后为休闲娱乐时间,到正月十五日闹“元宵”止春节结束。
祭灶节: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,备饼、果饯行,祈求灶君上天多说好话,保佑合家平安。祭灶后,春节气氛逐渐浓烈。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、蒸年糕、贴春联,送旧迎新。旧俗女婿在此期间多向岳父母送年货,俗称“分年”。出外务工从商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。
除夕:连俗除夕分“小同岁”和“大同岁”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(月小为二十八日)为“小同岁”,民间传说主要敬祀临水夫人。农历十二月三十日(月小为二十九日)为“大同岁”,主要敬祀祖先。是一年中菜肴最丰盛的一天。改革开放后,多一家围坐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,或守夜待旦以迎新年。
春节:俗称“过年”。为该县民众最隆重的节日。正月初一零点起,燃放鞭炮,开大门,俗谓“开城门”,表示新的一年开始。机关单位多在初一开茶话会、团拜会等活动,互祝互勉。初二日,登门拜亲访友,主人用年糕、糖果、瓜子、福橘、花生、香烟等招待客人,或煮料为点心。长辈并给儿童“压岁钱”。已婚女子,多在此日伴夫及儿女回娘家探望父母。初三、初四多自行安排游乐活动或访友。互道“拜年”、“祝福”、“恭喜”、“发财”等。初五早谓“接神早”,各家于早上即点香放炮喜迎“财神”。并于晚上再一次点香放炮。
元宵节: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,亦称上元节,是该县最热闹的节日之一。从正月初七、八即开始送灯,十六岁以下儿童所玩花灯由母舅赠送。娘家要给新嫁女第一年送“观音送子”灯,次年送“莲盆灯”,第三年送“吉灯”。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为“上灯夜”(即上彩夜),十五日“闹元宵”。
拗九节:正月二十九日,各家早晨以糯米、红糖、米时、甘薯、花生仁、豆、红枣、桂圆干、葡萄千9种食物煮成“拗九粥”,敬祀神祗、祖先,馈送长辈亲戚,故又名“孝顺粥”。
上巳节:三月初三日谓“上巳”,各家门楔两旁各插一束:荠菜,俗谓“懿旨菜”,以祓不祥。三月三日又是畲族传统的乌饭节,每年这一天,畲族男女老少都早起上山采摘乌饭树叶或果,与大米煮成乌饭,供奉祖先并作早餐,饭后举行赛歌,甚为热闹。新中国成立后多改为蒸煮糯米饭,加上猪油、红枣、白糖,拌上花生、芝麻等配料,更为香甜可口。
清明节:为传统祭祖节,家家上坟,扫墓祭祀,刷新墓碑,摆祭品,烧冥钱,压纸钱,下山时折两枝松枝带回,挂在门首,以表哀思。机关单位、学校组织干部、职工、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,以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。
立夏节: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。是日各家以豆芽、韭菜、或红糖拌米浆煎成咸、甜“夏粿”。是日起开始撤除床上草垫、棉垫等,以防湿潮生蚤虱。
端午节:是最热闹节日之一,内容丰富。一是初五日午时各家门坎两旁遍插菖蒲、青蒿,以避邪招福;二是沿唐代“益智粽”遗风,以箬竹叶裹糯米、花生、豆、红枣或瘦肉等做成粽子;三是喝少量“雄黄酒”。并喷洒屋角,以雄黄粉涂抹小孩头额、耳朵祛毒,也把雄黄放置水井、水缸中祛毒,又燃放“雄黄炮”以禳珍气;四是贴“午时书”,解放后已极少见;五是炮制“午时茶”。
七巧节:农历七月初七,又称七巧节。连俗早晨以黑红豆、红糖煮糯米粥,供奉七夕夫人及祖先,祈求保佑儿童聪明平安。
中元节:农历七月十五日。连俗谓“七月半”节,各家任择一日备酒馔祭祀祖先,以表孝心。
中秋节:农历八月十五日,为传统家庭团圆节。节前亲友间互送月饼(多晚辈敬长辈),连俗十六岁以下儿童由娘舅送花饼,八月十五晚,家家户户设宴欢聚一堂。
重阳节:农历九月初九,是日男女老幼多作登山活动,城郊外之覆釜、玉华、宝华、玉泉、云居、石门、狮山及官头青芝诸山皆为主要登高地点。青年男女及儿童还携带风筝(俗称“纸鹞”),在山顶放飞。
冬节: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,也是祭祖节。冬至前一天晚,家家户户制煮咸、甜元宵丸(俗呼“油扁”)为主餐,并馈送亲戚。冬至晚上,合家团聚,在祖先牌位前摆设福橘、芹菜、青蒜、红筷等于圆盘或竹箩上。 |
上一篇:福州主要高等学校大学 |
下一篇:福州著名人物 |
返回中国娱乐新闻网 |
|